本文旨在快速了解智能家居行业,本文以上海某从事该行业的互联网公司A为例,探索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场景。
1. 调研目的
快速了解智能家居行业,探索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场景。
2. 调研手段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问卷调研和线下访谈,又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没有采取购买行业数据资料方法。因此主要通过研读网上相关调研文献,公开数据(相关企业的官方数据、企鹅智库、七麦研究院、艾媒网、艾瑞网、Useit知识库,易观千帆,普华永道等)进行分析,并完成报告。
3. 行业背景
背景: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1140亿元人民币,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智能家居活跃用户规模达到4600万。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90后婚育潮的到来,智能家居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
- 萌芽期/智能小区期(1994年-1999年)
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 开创期(2000年-2005年)
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 徘徊期(2006-2010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变得谨慎,市场销售也几年出来增长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2005年-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代理商结业转行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坚持下来的智能家居企业,在这几年也经历了缩减规模的痛苦。正在这一时期,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而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如罗格朗、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国内部分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天津瑞朗,青岛爱尔豪斯,海尔,科道等,用X10,深圳索科特做了空调远程控制,成为工业智控的厂家。 - 融合演变期(2011-2020年)
进入2011年以来,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而且大的行业背景是房地产受到调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
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将是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极为快速,但也是最不可琢磨的时期,由于住宅家庭成为各行业争夺的焦点市场,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承接平台成为各方力量首先争夺的目标。谁能最终胜出,我们可以作种种分析,但最终结果,也许只有到时才知。但不管如何发展,这个阶段国内将诞生多家年销售额上百亿元的智能家居企业。
5、爆发期
进入到2014年以来,各大厂商已开始密集布局智能家居,尽管从产业来看,业内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显现,这预示着行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和参与已使得外界意识到,智能家居未来已不可逆转。目前来看,智能家居经过一年多产业磨合,已正处爆发前夜。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随着合作企业已普遍进入到出成果时刻,智能家居新品将会层出不穷,业内涌现的新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3.1 宏观分析
A公司是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新兴的创新公司,这里先利用PEST模型分析下公司A所面临的整个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这四个因素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P:国内相关政策
政府助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加大培育智能产品的力度,优先推动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突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智能网络设备、水电气仪表等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等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价、示范应用项目并推广。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明显丰富,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达到90%以上,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提出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颁布,从中不难看出国家在政策层面助力智能家居应用发展的意图。早在2012年年初,国家便已将智能家居列入“十二五规划”的九大产业,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也将智能家居列为未来中国高新技术发展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国家的利好政策驱动下,作为物联网领域下的朝阳产业,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晰。
E:经济因素
国民经济实力加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逐渐上升,消费能力上升,从刚需消费上升到品质消费。而智能家居整体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性价比迅速提升,居民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消费已经成为趋势。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我国住宅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两大指标始终维持在高位,过去十年地产黄金期所积累的大量住房库存为智能家居市场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S:社会因素
CNNIC数据显示,210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5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高达97.5%。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远程操控的基础,随着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 “价值导向”转变。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主力消费群体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追求,将使得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不再局限于高端市场。
T:科技因素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家电除了自身电气化技术精细化发展外,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越来越多融入家电产品,家电产品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满足了人们的精细化和健康需求。技术驱动行业进步,似乎成为必然。
3.2 竞争态势
了解了整体的宏观环境后,再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下公司A所处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分别是: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者的威胁,以及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以公司A为例,它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如下
- 供应商:芯片,感应器等硬件设备提供商,人工智能系统及技术支持供应商,家电企业。
- 购买者:年轻人,科技爱好者,男性居多。
- 替代产品:传统家居。
- 潜在进入者: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巨头、创业企业。
- 行业内竞争者:海尔U-home,京东微联,华为HiLink,阿里智能,米家MIJIA,美的M-Smart,杜亚DOOYA,河东HDL,柯帝KOTI,Honeywell霍尼韦尔
从各方竞争态势看,首先,因为A公司尚处于创业发展期,销售模式还是传统的电话销售和线上推广,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进货量,与各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强,成本优势不明显;
其次,公司A面向的购买对象大部分是企业客户,高端地产公司,其单笔订单的购买量较高,讨价还价的多,而且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很多,公司A的产品没有明显的绝对优势,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不强,产品利润率不高;
行业主要竞争者可以分为三类——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巨头、创业企业。智能家居主要玩家类型比较:
以美的、海尔、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依托本身庞大的产品线及市场占有率,积极向智能家居转型,推进自己的智能战略;
以小米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对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快速反应,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生态链和技术平台,同时通过精品、高效率和低毛利的产品与销售模式,快速打开市场;
以BroadLink及小米生态链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则通过提供智能模块或智能单品的方式切入市场,并凭借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技术研发能力站稳脚跟。
3.3 技术趋势
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落地的载体,智能家居既能够从技术的进步中受益,又可以通过产业化的应用实现技术变现,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智能家居应用与关键技术之间的正反馈。
4. 市场现状
4.1 市场规模
在2017年2828亿元的智能家电市场中,智能冰箱、空调、洗衣机市场规模为831.3亿元,智能影音数码(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市场规模为1472.6亿元,考虑到智能电视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而冰空洗等白电产品的智能渗透率逐年上升,中国智能家电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讲达到5155亿元。
4.2 市场阶段
市场阶段一般分为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从前面的宏观分析来看,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处于一个导入期与发展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 正因为如此,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智能家居产业中的翘楚! 智能家居至今在中国已经历了近12年的发展,从人们最初的梦想,到今天真实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4.3 市场现状分析
跨界玩家众多,竞争格局尚不明朗,各类企业均有机会。
5. 目标市场分析
5.1 用户研究
安永于2017年 8月对2500名消费者进行了在线调查。此次调查涉及54个智能互联消费态度相关的问题,便于我们将受访家庭划分为8个组别。此外,安永的TMT专家小组也提供了额外的分析和洞察 。
尽管引人注目的生活方式产品(从智能音响和智能手表到数字家居助手)是目前最好的产品类别,但一系列相对实用功能的长期增长前景缺最为令人看好。超过30%的家庭认为他们在未来五年内很可能会添置只能采暖设备、智能照明和智能安全服务,市场采纳率将追平甚至超过目前使用最多的智能用品和服务。
尽管智能家居的市场前景被看好,但仍存在一系列可能影响消费者接受度的因素。价格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是合理的。有趣的是,42%的受访家庭对智能家居的定价看法模棱两可,这说明服务提供商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其价值主张。然而,消费者更加注重更实际的考虑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限制新技术对家庭的吸引力。安装新硬件对许多家庭来说就已经是个难题了,更不用说对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担忧:
随着家庭受益于越来越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许多服务供应商都希望通过提供家庭智能互联设备生态系统以带来更多便利。
这些方法旨在为各种使用案例提供无缝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对于提供商而言,好消息是有一大部分家庭对这一想法表示欢迎,但一站式服务不一定适合所有家庭。消费者对于理想智能家居提供商的偏好各异。重要的是,目前尚无特别受到偏爱的提供商,根据反馈,宽带提供商、公共事业公司、家电生产商以及各种技术提供商均被提及。但是,最不受欢迎的提供商却显而易见,包括移动运营应用程序开发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
5.2 市场细分
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特征和行为,确定细分市场的依据和方法,将一个动态的整体市场分为几个明显区别的用户群体。
大类 | 维度 | 举例 |
人口属性 | 年龄段 | 28-45 |
婚姻状况 | 已婚 | |
地域分布 | 一二线城市 | |
购买力 | 价格敏感 | 不敏感 |
使用意愿/购买行为 | 使用次数 | 初次 |
付款方式 | 一次性 |
5.3 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分析结果,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的,并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可执行的结论,便于领导者和管理者作出较正确的决策。以下是A公司的SWOT分析矩阵:
S:执行和落地能力:深耕某垂直领域,更加关注产品本身,对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流程执行能力强。
W:资本与流量资源:资金实力有限,产品缺乏市场关注度,通常无法对行业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T:互联网、硬件、家电领域的巨头公司,都希望从智能家居市场分一杯羹。这些巨头公司资本实力强劲,可以通过高额补贴实现爆款单品;巨大的流量为产品带来高关注度。更倾向于宏观的战略布局。
O:行业标准逐步统一,市场逐渐成熟;政策推动持续加码,从节能减排到制造业升级,以及《中国制造2025》。
由上面的矩阵得出的结论建议是采用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发展自身优势),深耕垂直领域,将核心产品做到极致,借助巨头的力量把产品推向市场。
6. 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行业目前用户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 智能家居目前还处在“弱智能”的阶段,离真正的“smart home”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 智能家居的用户体验差,操作复杂。
- 性价比低,价格昂贵。
- 用户的数据安全性问题。
针对以上痛点,因传感器、芯片、屏幕等技术飞跃发展,智能硬件设备越来越往多元化、多功能发展,更接近用户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硬件设备厂商、初创团队认识到智能家居前景。各类硬件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真正实现“smart home”的市场目标。
下一步我们的主要方向是在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方面多下功夫,把产品做到极致,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
本文旨在快速了解智能家居行业,本文以上海某从事该行业的互联网公司A为例,探索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