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故事 | 从宝妈到产品经理,职场危机下的转型之路

众所周知,女人在职场的路比男人难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女人会因为生育而被贴上“一孕傻三年”,“有了孩子就不能全心投入工作”,“家庭和事业难兼顾”等等的标签,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有可能争取到职场上的发展机会。

2018年12月21日,我怀孕6个月,距离预产期还剩117天,这个时候很多孕妈都忍受着各种身体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我也不例外。由于孕激素的影响,常常感到犯困、恶心,烦闷,而且随着身体逐渐变得笨重,行动开始不便,晚上睡眠也是很糟糕。但我也跟大多数孕妈一样,仍然在坚持上班。

因为正转型成为产品经理,产品经验不足,就在前几天,我被领导叫到办公室“喝咖啡”,问我是不是怀孕了工作上有点怠慢,为什么项目上的事情老是做不好?再这样下去不如回家休养待产算了。

我听完以后觉得很委屈,我说我真的很努力,很想把事情做好,也在加班加点赶项目,领导接着问:“你看看团队新来的95后,加班狠、热情高、原型、交互、项目管理样样在行,工资还拿得比你少。”

我一时语塞,回到家我脑海里一直在反复思考,“是啊,我还能做什么呢?工作都快五年了,如果自己的工作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都能做得更快更好,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生完孩子回来还能在职场上跟年轻人竞争吗?是不是该给自己升级一下装备了?”

我一晚上没睡,抱着手机开始漫无目的地刷微信,无意中看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的“产品经理就业特训营”的课程,想想自己口口声声说在做产品经理,也看过不少互联网相关的书籍,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真的具备这个岗位的核心能力吗?真的有系统性地在大脑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吗?真的可以从0到1独立负责一个产品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在这一刻,我决定给自己2019年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也算是在宝宝出生前最后冲刺一把,让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产品经理”,变成一个真正合格的产品经理。

学到了什么有用的知识?

课程在19年2月份正式开始,这时我已经进入了孕晚期,离预产期还剩10周左右,我掐指一算,如果宝宝准时出生的话,刚好能在宝宝出生前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于是,就这样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魔鬼训练”,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回家听课,打卡做作业,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而是觉得非常充实。

训练营的课程设置很有意思,每个学习任务设计成闯关打卡的模式,需要完成前面的挑战才可以进入下一关,同时,还配套设计了一系列促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机制,比如:及时反馈(作业批改)+激励(奖学金)+竞争(排行榜),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有趣。

而在课程内容方面,10周下来,我也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由浅入深地在大脑中构建出了“产品经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并且从0到1完整走完了一个产品诞生的全部过程。接下来,我尝试对所学的课程进行一次复盘,与你分享其中的精华。

一个产品的诞生主要分成几个阶段: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设计+后期的管理。其中,调研和设计,是新人最需要掌握的两项能力。

产品调研阶段

  • 第一步,学习市场调研,是为了先了解这个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究竟有没有人需要这款产品以及想象空间有多大,因为我们只有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 第二步,学习竞品分析,是为了了解在这个领域内,已经有哪些产品出现,他们分别具备哪些核心优势,存在哪些不足,我们还有哪些发展机会,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
  • 第三步,学习用户研究,是为了了解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防止产品经理陷入“先入为主”的想法中,凭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猜测用户的真实需求。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产品进行一个初步的定位了,也就是确定我们究竟想面向什么市场什么人群,提供怎样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他们怎样的需求。

产品设计阶段

  • 第一步,建立需求池,将从市场调研、竞品调研、用户调研等途径收集过来的需求,转换成具体的产品功能点,然后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1.0版本的核心功能。
  • 第二步,通过思维导图将产品的核心功能点进行梳理,可以让我们看到整个产品的全貌,分别有哪些模块,涉及哪些功能点。
  • 第三步,通过流程图,梳理出产品最基本的操作逻辑,可以让我们学习到,用户进来以后会通过怎样的流程来使用这款产品。
  • 第四步,画原型图,这也是最能体现学习成果的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产品究竟怎么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实体,把产品设计的方案通过最直观最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 第五步,PRD需求文档的撰写,这里会涉及到很多的功能描述和交互细节,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一个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应该怎么指导交互设计师和程序员哥哥来进行后面的开发。

到这里,一个产品从0到1的阶段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产品的基本雏形已经确定好,接下来就会进入到后期的产品管理阶段,包括如何开立项会,过需求评审会,协调开发、设计等资源,进行产品验收,最后确保产品的如期上线。就像是亲眼见证自己的孩子诞生一样,作为产品经理的你会收获到满满的成就感。

值得提到的是,我在学习产品之前,我觉得最难的是工具的使用,什么交互设计,什么原型图,什么PRD文档,光听名字都吓出冷汗。因为不懂所以心虚,把它想象成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当你真正做到了以后,发现其实工具反倒是最简单的,难的是需求挖掘、产品定位,是战略方向,这也是最考验一个产品经理功力的地方。

与你分享一些关于学习的心得和感悟

1. “输出倒逼输入”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经过了接近三年的爆发性增长,用户已经开始进入了疲软期,目前普遍出现完课率和复购率不高的现象,大多数人的现状就是,花钱买了一大堆的课,貌似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从知道到做到,其实有着遥远的距离。毕竟纸上谈兵容易,真枪实弹上战场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做中学,边学边练习,并且输出可视化的学习成果。

2. 结构性的知识框架远大于零散性的知识堆积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看上去很努力却总是学不好?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大家对“碎片化学习”的误解,把“时间碎片化”等同于把“知识碎片化”。

“时间碎片化”的意思是,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现在很难有整块的时间来专门学习,所以尽可能多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而“知识碎片化”就是被动接收一些不成体系的、零碎的知识点,貌似你每天都在努力“获取知识”,但这种简单的堆积并没有在大脑中进行深度加工,也没有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关联。所以很多只是发生了一次颅内高潮,看的时候过瘾了一把,看完却忘得一干二净,让你复述一遍都难。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多去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把大脑当成是一个搜索引擎而不是一个存储器,你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记住,你只需要把知识分门别类,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去哪里找答案就行。

3. 敢于行动敢于试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为什么说闷声憋大招这种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是低效的?

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花了很多心思做出来一个别人并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你应该尽快去打造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拿到市场上去验证,通过外界反馈快速进行迭代,而不要自己闷头在那里冥思苦想,迟迟不动手或者反复抠细节。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把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打磨”上,白白浪费不少时间,错失掉很多机会。

4. 多体验多模仿,从菜鸟到高手离不开大量刻意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想要真正在一个领域里面做到“专业”,师傅领进门以后,修行就得靠个人了,10周的时间十分有限,我们不能奢望通过这么短暂的学习就能带来突飞猛进的改变,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以后,我们还是得静下心来,多去体验市面上那些成功的产品。

比如: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还有哪些功能可以优化,从设计者的角度去分析,这款产品有哪些核心功能做得巧妙,值得借鉴等等,这样慢慢培养自己对产品的敏锐度,才算是把学到的技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本领。

后记

写完这篇稿子已经到了凌晨两点,特训营找我约稿的时候,我本是已经严重睡眠不足了,每天就在喂奶哄娃这些屎尿屁中忙碌,只能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敲字。但我觉得自己的经历也许会鼓舞到很多跟我一样的职场妈妈,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生孩子而停下学习的步伐,放弃对事业发展的追求,所以硬着头皮再次坚持下来。

未来,学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与你共勉。


产品经理就业特训营

以offer为导向的系统产品经理入门课程,面向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开设。

课程

在线咨询

产品课程
1878830836
运营课程
1467455307
总监课程
1983442169
企业培训
1186406600
电话咨询
18682011582